行业动态

小程序上线后让贵州中建乡村民脱贫赚钱了

2019-12-20 09:51:22 Bob 109

种粮、种花还是种果?养猪、养鸡还是养蜂?对贵州省黔西县中建乡的村民来说,一直是难以选择的大事——过去都尝试过,但都没赚到什么钱。


中建乡曾经是贵州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,森林覆盖率超过70%,全乡耕地零零碎碎,加起来不过16500亩,交通闭塞,生产力低下,守着优质的生态资源,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。


中建乡贫困乡之一

2017年,乡里通了高速公路,村民们脱贫的劲头渐渐上来,家家户户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种养殖业,全乡摘掉了一类贫困的帽子,但怎么能把家家户户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串起来,获得更高的附加值,一直是个难题。


 “触网”!2019年开春后,中建乡做了个大胆的尝试,开发出一款名为“走进中建”的微信小程序,线上推介乡村旅游和村民家的生态农产品,一方面吸引更多客源进村,一方面告诉在村里游玩的游客,该买点什么好东西塞满后备箱。


刚用上智能手机不久的村民们,大都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,只看见乡里各个显眼的位置都贴上了二维码,有村民时不时拿起手机扫着玩玩,但究竟能有什么效果,没人敢说。


“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,就是要让村民们在产业中找到能量,赚以前赚不到的钱。”中建乡党委书记曾涛说。乡干部带头,在营盘村一处叫月亮湾的地方种大米。这片土地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%,耕作历史悠久,土壤肥沃,灌溉水源来自地下冷泉水。这里曾经种过水稻,按亩算经济效益,村民们忙活大半年也卖不出去,赚不了几个钱。


新的思路是按平方米种田——将种植基地分为1200份,每份40平方米,保底丰收大米50斤,消费者通过小程序认购,每份认购金额400元。秧苗种下时认购者交200元,田地里立上带有认购者名字的标识牌,秋天丰收时再交剩余的200元,稻谷可以现场脱粒现场装进后备箱拉走,也可以晒干脱壳包装好快递到家。


很快,认购页面点击量超过1万次,1200份大米被抢购一空,村民们瞪大了眼睛,算了算细账,“原来1斤米可以卖出8元”。村民们不知道,同样品种的优质大米,在线上的的售价超过每公斤20元,最贵的能卖到每公斤60元。


丰收时,村里割稻子的队伍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。56岁的村民杨启明种了5亩多,粗算下来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,在外打工的儿子、儿媳、女儿、女婿都请假回村帮忙。


10月底,优质大米陆续送到客人手中,最直接的效果是,有客商直接预订了明年的大米,2万份。


不仅如此,线上小程序还串起了家家户户零散的农产品。天麻、绿壳鸡蛋、土蜂蜜、金银花、野核桃、皂角刺、竹筲箕等散落在各家各户的好东西可以随时在线上下单,乡平台公司建立的乡村跑腿团队,带着客人的订单出发,去村民家按需收购。


野核桃每斤20元,绿壳鸡蛋2元一枚,土蜂蜜每斤150元……村民家里不起眼的农产品端上了城里人的餐桌,几个月的时间里,村民们用这样的方式“触网”卖了60余万元山货。


村支两委以“村规民约”的形式定下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保障措施:家家户户的种植基地和房前屋后必须保持整洁;卖出的货如果出现质量问题,必须无条件退换;如果发现谁家从外地进货销售或者贩卖假货,所有渠道将永远不再销售他家的东西。


现在,村民们都在盘算着来年能按照游客的喜好搞种养殖,有人扩展了圣女果的种植面积,有人种下了刺梨,有人开始养鸡。杨启明也有自己的小算盘,前几年种下的冰糖橙明年就能挂果,他希望明年收获时,二维码能扫出自己的冰糖橙,“也卖个好价”。

中国青年网记者 白皓 来源:中国青年报